四川省地质局、容大集团、区调队、四川省容大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川地区调队、矿产勘查、测绘、地质公园、国土科技、地灾、容大矿业
区调新闻 news
当前位置:区调新闻 > 行业新闻> “一带一路”,...
分享到:
“一带一路”,点燃地质工作新梦想
返回列表

 

“一带一路”6条经济走廊所跨越的地质构造单元示意图 (根据李廷栋等有关资料改编)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倡议构想。这一战略构想也成为2014年APEC领导人会议周国际社会热议的焦点。2014年12月中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启新一轮亚欧之旅,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这也预示着:2015年,“一带一路”宏伟构想,将带着历史的厚重,走下蓝图,进入务实合作全面推进新阶段。
    新丝路的路牌,也指引着地质工作者前行的方向。在地质学家眼中,被岁月掩埋了的能量,正在新年的朝阳里勃然释放。

    1.新丝路点燃地质工作者的梦想与激情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发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诚挚邀请,为中国和世界开启了一扇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发展红利、通往美好未来的大门。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一个着眼于加快向西开放,一个着眼于建设海洋强国,是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形势的发生的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这一战略,就是要解决中国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等战略问题。其中,境外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核心内容。”
    2014年年底,在一次会议期间,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王瑞江向记者谈起了自己这段时间的思考。
    他说,从资源角度分析,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拓展我国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实现能源资源来源多元化,增强我国战略主动性和抗风险能力。当然,还有利于增进与沿线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政治互信和睦邻友好,打破西方国家的战略遏制和渗透破坏,维护我国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有利于确立我国的大国地位,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这一战略将是我国未来10年的重大政策红利,将给包括地质工作在内的诸多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历史的召唤,和者云集,地质工作者再次激情满怀地走在了队伍的前列。
    2014年,中国地调局将“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计划,列入即将全力推进的“九大计划”之中,充分体现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对“新丝路”的高度关注。如今,这一宏伟而立体的地调计划已经转化为一个个目标清晰、方案具体的项目,将在2015年全面铺开。
    据王瑞江介绍,该计划分为周边国家重要成矿带对比研究、全球矿产资源地球化学与遥感调查、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综合与服务三大工程,并可进一步细化为7个项目和54个子项目。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对“一带一路”涵盖区域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
    “地质工作从来都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先行和基础。面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广大地质工作者必须奋发有为!”王瑞江激情的话语,充分反映出地质工作者对国家重大需求应和的欣喜和振奋。

    2.矿产研究,“一带一路地质工作重要主题
    作为“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计划“周边国家重要成矿带对比研究工程”的首席专家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聂凤军认为,在“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实施过程中,矿产资源将是重中之重。
    “研究‘一带一路’覆盖区域矿产资源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首先就要弄清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指着一幅“一带一路分布范围示意图”,聂凤军向记者讲起了该区域极为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和演化历史:
    “一带一路”所在的地域,横跨劳亚、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成矿域,属于一个拼合的大陆,既包括劳亚古陆的主要部分,又囊括了冈瓦纳古陆分解出来的某些陆块,主要由西伯利亚陆块、塔里木陆块、中朝陆块、阿拉伯陆块、印度陆块和扬子陆块等6个大型陆块,以及大陆边缘的5条巨型造山带(北极造山带、乌拉尔—蒙古造山带、昆仑—祁连—秦岭造山带、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带和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带)和挟持其间的陆块所组成。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亚洲大陆的形成经历了陆块多次裂离、汇聚、增生和拼合的复杂演化过程,而这种大陆岩石圈多旋回性拼合和裂解,为成矿元素大规模、突发性和超巨量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许多储量巨大的油气田和金属矿床。
    他告诉记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矿物原材料的主要供给基地,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比如:西亚诸国是目前世界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最多的地区;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煤的蕴藏量最高的地区;印度和俄罗斯是钻石重要的产区;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黄金之国;东南亚诸国有长达2500千米的锡矿带;俄罗斯库尔斯克分布世界最大的产铁盆地;东南亚诸国是全球最为驰名的宝玉石产区等等。
    “矿产资源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决定了矿产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增长逐渐加快,石油、铁、铜、钾盐等大宗战略性矿产相对短缺,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的瓶颈制约凸显。要想解决我国的能源资源问题,就要放眼全球,境内外并举,在立足国内矿产资源供给的同时,积极实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寻求和建立境外稳定的矿产资源供应基地,改变目前我国矿产品进口基本上单一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的被动局面。这也是维护我国资源安全、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丝路串起了一个个巨大的能源矿产宝藏。特别是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中间的广大腹地国家,资源极为丰富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不仅将是我国开拓新兴市场的重要目的地,更是我国能源矿产资源等战略资源的重要来源地。”聂凤军强调。
    地质学家的专业视角,充分折射出国家领导人在“一带一路”恢弘战略上的高瞻远瞩;而近一年多我国领导人在拓展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过程的外交路线和国际合作重点,也为地质工作特别是矿产研究指明了方向。
    于是,记者在“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计划中看到了这样几个“重头戏”:周边国家重要成矿带对比研究与编图、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境外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境外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全球多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全球资源环境卫星遥感解译与应用、全球重点地区地质矿产合作战略调查、全球能源资源综合研究与信息服务等。

    3.围绕6条经济走廊,完善区域成矿理论体系,评估找矿潜力
    从国家的顶层设计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将以打造6条经济走廊和海上战略支点为核心,以通路、通航和通商为发力点,向纵深推进。同样,中国地调局的“一带一路”计划,也紧紧围绕着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伊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新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等6条经济走廊及海上战略支点布局。
    “我们将以6条经济走廊所涵盖的成矿区带为重点,选择铜、铜—金、铜—钼、铅—锌—银和铀为主攻矿种,开展产出环境、形成作用、成矿规律和找矿潜力研究,提升本地区特别是乌拉尔—蒙古、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成矿带的成矿理论研究水平。”
    “我们瞄准‘一带一路’,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
    聂凤军进一步介绍说,“研究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特别是巨型成矿带的分布,必须拥有全球视野,因此,我们还将把地球化学属性与物理属性相结合,开展全球矿产资源战略性调查评价,构建全球一张地球化学图和一张遥感图平台,为全球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变化提供基础数据;以建设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为核心,配合‘中非合作’和‘中拉合作’战略,面向全球,瞄准油气、铀、铁、铜、铝、镍、铅、锌、锰、铬、锡、钾盐和‘三稀’等矿产资源。”
    这一系列具有战略高度地质工作的目标非常明确:建立完善全球地质矿产和投资条件数据库,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资源勘查和开发政策提供可靠的地质矿产基础资料数据,为国内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提供战略靶区;同时,指导我国边境地区地质找矿和资源环境评价,提升地质矿产国际合作的层次和效果。
    聂凤军认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科研工作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在工作思路上,要立足矿产资源,依靠国际合作,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成矿理论,开展资源潜力评价;在工作定位上,要突出有限目标,突出重点,分清层次,进而提高显示度;在工作区布局方面,要统筹考虑,主攻东北亚、中亚和东南亚,深化南亚和西南亚,开拓中东欧和中北非;在技术方法方面,真正做到地质对比分析、高精度遥感、低密度化探测量相结合……
    说起“一带一路”宏伟战略为地质工作者搭建的新舞台,聂凤军十分兴奋,很显然,他希望通过地调局“一带一路”地调计划这一重要系统工程,在未来6年里大干一场,好好出点成绩。“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带一路’区域成矿理论体系和科学评估找矿潜力,将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持与推动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

    4.打造平台,建强“一带一路”专业地质科研团队
    大战略催生大项目,大项目必然产生大成果,无疑还可凝聚力量,锻炼队伍,培养人才。从这样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计划,的确为地质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重大经济战略,提供大展宏图的舞台。
    然而,国家“一带一路”宏伟战略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其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更绝不是一两个大项目就能囊括的。因为,地质工作早已走出了单纯的找矿工作,走向了大地质观、大资源观和大生态观统筹推进的新时代,全面融入了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和发展的全过程。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而无论是在沿线配套建设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基础设施,还是在矿产资源勘查的基础上发展矿业,无论是带动旅游业的兴旺,还是推动一些城镇的诞生和兴起,以及控制好人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需要大量地质工作作为最基础的支撑。”显然聂凤军对“一带一路”地质工作的思考并不仅限于近几年的部署,而着眼得更为长远,“应针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求,建立专门的地质科学研究机构,培养一批对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地质问题进行长期研究、相对固定的科研人才,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很有必要。”
    聂凤军的希冀也是很多地质科学大家的心愿。就在两个月前APEC会议期间,中国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曾热切呼吁中国地质科学界最好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如丝绸之路地质研究所,集合一批区域地质、地层、古生物、构造、岩石、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产资源等不同学科的科学家,配合国家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各种工作,从事基础性、综合性、战略性研究,并对个别重点地区进行专题研究。
    聂凤军告诉记者,国土资源部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机构——“上合组织地学研究中心”已经成立;依托武汉地调中心的“中国—东盟地学研究中心”也在积极筹备推进之中。下一步,如果能在北京以中国地质科学院为平台成立一个侧重基础地质和矿产调查的“‘一带一路地学研究中心”,吸引、集中国内相关的科研力量,我国的“一带一路”地学研究框架和技术力量布局将更为完善,对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规划提供的科技支撑也将更为有力。
    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科学研究平台已在许多科学家的努力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2014年的最后一个月月初,中国地质学会正式成立了境外地质矿产研究分会,以中国地质调查局老中青结合的科研团队为基础,集合了了众多来自地质调查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地勘单位、矿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企业家。希望以此为平台,当好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走出去”矿业企业之间的桥梁,促进境外地质矿产领域的学术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科技支撑和政策建议,为企业提供境外地质矿产有关的咨询服务。
    首任会长王瑞江说,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境外地质矿产研究学术组织是现实的需求,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科技应用、信息交流的需要,当前研究分会的核心工作就是要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地质矿产研究和矿产资源国际合作开展一些具体的工作,充分集合并发挥好各方参与者的能量,按照“面向前缘,合作交流,自主创新,服务社会”的方针,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地学支撑。
    “无论是研究分会还是未来的地学研究中心,目标都是为地质科学家搭建平台,让我们以全球的视野,更好地解决资源环境中的关键科技问题,显著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当前,我们最现实的目标便是组织实施好中国地调局的‘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计划。”研究分会副会长聂凤军说,“在未来数年中,我们将着重解决一些急需解决的关键难题:跨境成矿区带对比和衔接以及找矿潜力的科学评估;找矿勘查和理论研究程度等级体制划分;古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关系;显生宙构造—岩浆活动对前寒武纪地质体的叠加改造活动与成矿作用关系等等。”
    国家战略,考验着地质工作者的支撑服务能力,也考验着地质工作者的国际主义精神。
    如果说,“一带一路”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汇桥梁,那这一战略无疑也为中国地质人实现自身梦想而搭建了一个闪亮的舞台。记者知道,国家对基础性、先行性工作的需求,强烈召唤着地质工作快马加鞭,当前地质工作者有关“一带一路”的思考和行动还仅仅是开端,未来的道路将遥远而漫长。
    历史的年轮将在大地上留下什么?如同数千年前的那一道横跨欧亚,连接中西,沟通经济文化、思想和文明的那条金色之路,今天的“一带一路”伟大创举,也将融合着地质工作的智慧和汗水,穿越古今,书写出历史的华章。



发布时间: 2017-05-17      浏览次数:18086       新闻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周飞飞 暂无上一篇 下一篇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不仅存在较多的安全漏洞,也无法完美支持最新的web技术和标准,请更新高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