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质局、容大集团、区调队、四川省容大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川地区调队、矿产勘查、测绘、地质公园、国土科技、地灾、容大矿业
党建园地
当前位置:党建园地 > 主题教育> 永远跟党走,清...
分享到:
永远跟党走,清明祭英烈 | 缅怀中共一大的先烈们
返回列表

1921年,28岁的毛泽东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与另一位代表何叔衡一同乘船前往上海,受邀出席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开天辟地的转折点。

28年以后,当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回想起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同志和战友,到如今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董必武一人。

中共一大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代表(12人)

1921年的中共一大,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举行的,甚至一度遭到暗探与巡捕的骚扰,最后不得不转移到嘉兴南湖的“红船”之上,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出席此次会议包括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12名代表:即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以及受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

中共一大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代表(12人)

当时,这13名代表怀揣着同样的梦想、同样的目标,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见证者之一。然而有着同样起点的他们,却在后来的革命道路上走上迥异的人生道路,令人感慨!

参加一大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代表,除毛泽东以外,其他代表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呢?


1.不忘初心,见证历史

董必武是除毛泽东以外,同时参加了党的一大,又参加了开国大典的中共领导人。

这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在目睹清朝政府的腐朽专制和西方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欺压掠夺后,立志救国救民。1911年董参加辛亥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于1914年-1918年间两次前往日本,并加入中华革命党。1918年底,董必武结识了学成回国的李汉俊,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信仰上也逐渐由三民主义转变马克思主义。

1920年,他接到李汉俊从上海的来信,告诉他上海已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请他在武汉成立类似的地方组织。1921年6月,董必武再次收到上海来信,受邀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他与武汉小组另一负责人陈潭秋被大家公举赴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的发起人、见证人之一。

从两次国共合作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董必武以丰富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为推进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他一生坚定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因病逝世。


2.出师未捷,壮志未酬

陈潭秋与董必武同为武汉小组代表,他不仅是武汉湖北共产主义小组的负责人,同时也是著名的学生领袖。“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潭秋参与领导武汉地区的爱国学生运动。1920年10月,与董必武等人一起在武汉建立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后,同年冬天任中共武汉区委组织委员。1923年2月,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大革命失败后,陈潭秋在江西、满洲、江苏等地继续党的工作。1933年春,陈潭秋与谢觉哉化装同行,秘密进入中央苏区。

1935年8月,陈潭秋被中央派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9年5月奉命回国后,接替邓发任中共中央驻新疆办事处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当新疆军阀盛世才公开走上反苏反共道路后,同其进行灵活斗争。

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和毛泽民、林基路等同志被与蒋介石暗中勾结的盛世才秘密杀害于迪化(今乌鲁木齐),时年47岁。


何叔衡生于1876年,与毛泽东同为长沙小组代表,也是参加会议最年长者。

1913年,何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志同道合,成为好友。在第一师范结业后,积极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革命活动。1920年冬,何叔衡与毛泽东共同发起成立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24日,何叔衡、瞿秋白、邓子恢等一批中央领导人从江西转移到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时年59岁。


王尽美,山东诸城人。他通过“五四运动”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并与邓恩铭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1920年,他与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研究和传播新思想、新文化。1921年,王尽美与邓恩铭一起作为济南小组代表,参加党的一大。

一大结束后,他与瞿秋白、邓恩铭等同志一道,代表中共参加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会议。此后,王尽美根据中央局指示,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党的组织方面。几年中,除济南和青岛外,烟台、淄博、青州、潍县、寿光、广饶等地都建立起党、团组织。后来,王尽美到北京,担任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秘书,负责京奉路山海关一带工作。还协助罗章龙组织京奉铁路、开滦煤矿等地政治大罢工,并亲自指导山海关铁路工人大罢工。

然而在终日奔波中,王尽美积劳成疾,感染了肺病。但他以带病之身,仍然积极奔走各地、投身革命。

1925年8月19日,年仅27岁的王尽美在青岛因肺病逝世。


邓恩铭出生于贵州荔波县一个水族家庭。1917年,邓恩铭来到山东,在亲戚资助下考上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也就是在这里他开始了革命的起步。

“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期间与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生领袖王尽美一见如故,成为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

1921年7月,邓恩铭和王尽美作为济南小组代表奔赴上海,出席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邓恩铭等人组建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1922年1月,邓恩铭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接见。

1923年,邓恩铭来到青岛进行革命活动,先后以四方机厂和纱厂为中心,开办工人夜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建立中共党组织。后调到中共山东地区委员会任书记,领导山东全省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1928年底,当邓恩铭在济南进行革命活动时,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入狱。

1931年4月5日,30岁的邓恩铭和战友们被押到济南市纬八路刑场,慷慨就义。

从研究马克思主义到领导党的运动,邓恩铭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为山东、青岛等地早期中共党组织的建立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3.遗憾脱党,坚持革命

李达,湖南零陵人。“五四运动”后,李达成为一个热烈的马克思主义追随者,致力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他留日回国后,很快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共同成立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并担任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书记。党的一大上,李达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同年9月,李达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革命丛书。

1922年党的二大以后,李达应毛泽东邀请到长沙出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并主编自修大学机关刊物《新时代》创刊号。大革命失败后,他坚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阵地,成为卓有建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37年5月,在上海出版《社会学大纲》,被毛泽东誉为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号召党的高级干部学习此书。

1949年12月,毛泽东、李维汉、张庆孚作为见证人,刘少奇作为介绍人,李达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先后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和武汉大学校长,并担任中国哲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及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委、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筹委会主任及院长等职,主要从事办校和党的理论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毛泽东曾称赞他是理论界的鲁迅。

1966年8月24日,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逝世。


李汉俊,湖北潜江人。在日本留学时遇到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河上肇,汲入马克思主义营养,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他和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着手组建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他和陈独秀等组织成立“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他和陈独秀等又发起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是中国大地上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党的一大召开时,他把自己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与其兄李书城居住的厅堂做会场,并在会上阐述大量建党主张。二大后,由于与张国焘和陈独秀发生矛盾,渐渐脱离党的活动。

李汉俊不在党组织中活动,但并未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利用“合法”职位,掩护了一批尚未暴露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人士,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

1927年“七一五”政变后,汪精卫叛变革命,李汉俊仍与詹大悲等人继续坚持革命立场,并利用蒋、汪争夺权力的矛盾,掩护共产党人。是年11月,桂系军阀占领武汉,李汉俊与詹大悲等人还以省政府名义下令释放在武汉被捕的共产党嫌疑分子300多人,营救和保护了大批共产党的干部。12月17日,李汉俊在武汉被桂系军阀胡宗铎杀害。


4.迷途知返、幡然悔悟

刘仁静,1902年出生于湖北应城,是出席中共一大的最年轻者。

刘仁静在武昌中华大学附中就读期间受到新思潮影响,成为《新青年》刊物忠实读者。1918年刘考入北大物理系,在马克思主义和“五四运动”新思想影响,毅然走上革命道路。1920年春,刘仁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刘仁静被推选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和张国焘一起出席党的一大。会后刘仁静回到北京,与邓中夏等在北京大学发起成立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潜心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同时创办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刊物——《先驱》,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

1922年,刘仁静随陈独秀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结识托洛茨基。1926年,刘仁静受党中央派遣,赴国际党校列宁学院学习。1929年学习结束后,刘擅自前往欧洲寻访托洛茨基,并接受 托派”主义。

1929年8月刘仁静回国后,由于不接受党中央意见,并顽固坚持托派思想,后被开除党籍。此后刘辗转于国民党各机关。

新中国成立后,在刘少奇同志的耐心教育下,刘仁静幡然悔悟。后被安排到北师大和人民出版社工作。1986年,刘仁静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1987年8月5日,在一场车祸中去世。


包惠僧,湖北黄冈人,受陈独秀指派出席中共一大。

1920年,陈独秀受胡适之荐,前往武汉演讲《社会改造的方法与信仰》和《新教育的精神》,时为外勤记者的包惠僧前去采访,此次交谈使包惠僧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后经陈潭秋邀请,加入武汉共产主义研究小组。

1921年,包赴广州向陈独秀汇报工作,并跟陈一起参加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活动。同年7月,受陈独秀指派,与陈公博一同前往上海,出席中共一大。

1927年,包惠僧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之下,对中国革命前途失去信心,继而退党。

1931年,包通过蒋介石,开始在国民党任职。1948年底,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包携家人逃亡澳门,后于1949年回京。1950年初,包惠僧入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同年12月毕业后历任内务部研究员、参事,1957年4月起任国务院参事。

1979年7月2日,于北京病逝。


5.叛党投敌、卖国求荣

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国内政治沉浮,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等三人对信仰不坚定,最终走上歧路:张国焘叛党投敌、客死异乡,陈公博、周佛海沦为汉奸,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给世人以深刻的沉思和警示。


部分资料来源:《中共党史简明读本》、《中华儿女》、人民网、共产党员网等

发布时间: 2021-03-31      浏览次数:4597       新闻来源:川地区调队       作者:李明哲 上一篇 下一篇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不仅存在较多的安全漏洞,也无法完美支持最新的web技术和标准,请更新高版本浏览器!!